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棋文共賞

:::  首頁 棋聞弈事 棋文共賞

多元探索 發現智能

2006.01.07
文/陳採卿(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)106.2.14

二O一六年十二月一日亞洲杯象棋比賽游原碩抱回了少年組亞軍,是臺灣選手首次贏過大陸得到的最高獎項。得到這項大獎,原碩卻如常的平淡,醉翁之意不在「獎」的他,已達到完全享受下棋之樂的境界。現在的他雖只是大一新鮮人,卻已在象棋王國占有一席之地,開始擔任講師指導小徒弟,十九歲的他並有薪傳中華文化為己任的遠大胸襟,有句話說:「有企圖才有版圖」,原碩正在逐步擴建自己的人生版圖。

認識八大多元智能
在西方國家鼓勵孩子挑戰自己所嚮往的未來,教育走向多元化,允許「成功」有各種不同的樣貌。這也是美國哈佛大學教育教授豪爾‧迦納博士(Dr. Howard Gardner)一九八三年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的觀點,他認為每個人都至少有八種智能:語言、邏輯數學、空間、肢體動覺、音樂、人際、內省和自然觀察等。在八大智能中,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表現方式,大多都可以發展到應有的能力水準,然而,身邊的重要他人(如家長、老師、朋友等),都可以啟發或影響自己的智能,多元智能理論打破了傳統單一智能的觀念,I.Q.不是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。

勇敢走自己的路
原碩在國小時無意間接觸到象棋,一接觸就迷上了。象棋並不像圍棋是世界主流,但媽媽還是尊重他的喜愛,一路陪伴著「玩」下去,以民主開放的態度鬆綁了成績的束縛,尊重孩子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,原碩發展了多元智能的邏輯數學、空間、內省的優勢智能,走自己興趣的路,這是一條艱辛又孤獨的道路,原碩自信的向前,勇敢的面對挑戰,媽媽的瞭解和支持是最堅強的後盾。
媽媽在面對外界的眼光和升學壓力時其實也有猶豫,但當回頭看原碩下棋時的神閒氣定和自信,完全沒有青春期的叛逆狂飆,她常說:「看孩子擺棋譜比看孩子擺臉色快樂」,就因此這樣堅持走下去,才有今日做自己的原碩。

臺灣教育最難突破的就是對成績迷失的觀念,過於重視學業表現,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價值的現象仍普遍存在。我們希望像原碩一樣的孩子和家長多一些,要能放下成績和追求高學歷的迷失,再也不去比較誰的成績怎麼樣,而是真正的去欣賞每個人的多元智能,把被考試佔滿的時間,還給孩子去自由探索和多元發展,當孩子能夠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,從認識自己的智能建立自信與自尊,才能培養出多元領域的頂尖人才。

雞排博士不讀博士
雞排博士宋耿郎被郭台銘一罵走紅了,現在不僅註冊雞排博士商標,還到大學校園去演講,他說:「很多工作根本不需要高學歷,甚至是國中、高中學歷就能勝任」,那麼到底為什麼很多人,包括雞排博士自己本人,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大學校園裡。他根本不是為了想念書或研究而去念研究所,只是跟著潮流走,和很多人一樣做一樣的事而讀到高學歷。如果當時有多一些機會讓他提早探索自我的多元智能,認識自己真正的天賦和興趣,他再選擇一次,應該不會去唸博士的。